良田,良法,还要有良种。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也是丰收的密码。在袁隆平的办公室,摆着一张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同他握手的照片。那时的袁隆平,已经带领团队完成了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,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伟绩。

  在那次座谈中,习近平总书记称赞,杂交稻育种是一个很伟大的事业。可以说,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,中国种子,分量很重。为了总书记的嘱托,袁隆平开始带领团队向亩产1000公斤攻坚。

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院士办公室主任辛业芸说,“7年时间里才达到第三期目标。再往上走就像跳高。到了一定高度以后,再增加一点点就很难。”而那一年,袁隆平已然83岁高龄,却依然保持着每年至少出差2次的工作节奏,奔波在全国各地的试验田。每年冬天,他都会前往位于海南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,继续工作。而这里,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之一。

  每年冬春季节,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都会到这里来育种製种,因为这里独特的热带气候,它可以让农作物加代繁殖,比如说以前培育一个种子要8代,大约要8到10年,在这里有可能3年就够了。时隔近五年,2018年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繁考察,他又一次走进了袁隆平的水稻展示田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在这里强调,十几亿人要吃饭,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,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,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,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回忆说,袁老师当时跟总书记说,1000公斤没问题。

  为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,保障好粮食安全,无数三农科技工作者在全身心工作。2019年9月29日,习近平总书记向袁隆平颁授“共和国勋章”。这次见面,习近平总书记问袁隆平有什么进展。袁隆平回答,我们现在正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。总书记听后,微笑着点了点头。第二天,袁隆平乘高铁返回长沙,再次走进他的稻田。